【地產相關】股市回穩!預售屋解約量緩解 8月案量較5月高點下滑近七成

2025/10/22

陳美玲/報導

股市回穩、預售解約量緩解;信義房屋統計實價資料顯示,今年8月全國預售解約量約101件、較5月即時揭露的高點約300件、下滑近七成,顯示隨著股市開始回升、甚至頻創新高下,新屋市場解約件數也逐漸穩定。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,從今年逐月的解約件數來看,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,新屋市場解約件數略為增加,尤其是今年3月開始,單月解約量為245件,4月全球股災單月解約上升至280件,5月更增加到統計以來新高,單月達300件。

不過,隨著台股開始反彈、穩定後,6月解約量滑落至181件,7月剩95件、8月101件,顯示解約量也有股房連動效應,尤其4、5月股災之際,當時有些民眾對於未來沒有信心,有些則是股市短期重挫,導致資金調度困難,進而影響國人資產配置、投資信心;但在台股回穩後,且指數頻創新高下,預售解約逐步緩解。

資料顯示,今年以來預售屋解約量逐月攀升,並在全球股災之際攀上高峰,4月達280件,5月300件更寫下2023年7月預售解約即時揭露的新高;不過,隨著台股回升,並屢創新高下,房市解約數也逐漸穩定,最新8月降至101件,不僅是今年次低水位,更較5月即時揭露的高點約300件減少66%。

以區域來看,今年截至8月已揭露的都會區中,解約最多是台中市至少超過270件,桃園市逾250件,高雄市也有220餘件,三都解約量也與過去房價飆漲、熱銷區契合。

根據先前內政部公開的統計數據,預售解約占總交易量僅1.1%,解約比率非常低;其中38%解約者買二戶以上預售屋;28%是名下有屋,又購買一戶預售,總計66%有購買或持有多戶情形。

曾敬德指出,這些買方解約的原因,除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外,也有買方因換戶、增購車位需要,而「先解約、再簽約」,也有因個人資金不足、工作地變更等原因而解約。

曾敬德強調,解約的代價不小,按照合約、違約金以總價15%計算;但若買方繳納的價金不足總價15%,以「沒收買方已繳納的價金」為限,建商不可要求買方補足15%,因此除非買方財務或貸款出問題,又或是買方預期房價可能「跌得比繳的多」,否則不容易出現預售屋的解約潮,才會出現當前「成交少、解約也少」的市況。

 
上一頁 1...2.3.4.5.6.7.8.9.10.11...108 下一頁